调查包括管道位置、走向、埋深、人口密度、地区等级、地面装置调查(地面管道、三通、阀室、阀井、标志桩(牌)、警示桩、测试桩、锚固墩、围栅、拉索等)、管道防护带(建构筑物、护坡堡坎、地面活跃程度、深根植物等)、穿跨越管道、露管浮管等情况,需包含文字记录、GPS坐标等信息并拍照。
1.1管道标识与支管及搭接点、管道交叉
对管道沿线里程桩、转角桩、加密桩等进行调查;并对穿、跨越管段警示牌情况进行调查(含机耕道及溪流),对穿、跨越管段无警示标志的、损坏的、字迹不清晰的进行统计和记录。
1.2管道穿跨道
穿跨越调查应包括地名、GPS坐标、穿跨越类型、穿跨越方式、穿跨越对象、长度、壁厚、交叉方式、稳管措施、投用时间等内容,对大于30m的穿、跨越需记录起点和结束点GPS坐标,若穿跨越有异常,应详细记录异常情况。报告完成时需提交“穿跨越信息表”,该表用于管道和场站管理系统;穿跨越的起止点必须调查是否有标识桩,并写入报告。
1.3埋深及露管、浮管
露管浮管调查应包括露管长度、地名、GPS坐标、状态、防腐层类型、防腐层是否破损、破损有无露铁、管体腐蚀情况等内容。对大于30m的露管需记录起点和结束点GPS坐标。报告完成时需提交“露管浮管信息袁”,该表用于管道和场站管理系统。
1.4违章建筑
依据《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对管道两侧10m范围内不应有建、构筑物。对管道中心线两侧10m范围内的建构筑物调查应详细记录行政地区、GPS坐标、与管道关系(平行、相交、压管等)、距管道最近点距离、楼层数、建筑面积、户主、常住人口、联系电话、修建时间、影响管道总长度等信息。报告完成时需提交“10m范围内建构筑物信息表”,该表用于管道和场站管理系统。
1.5地区等级划分
按GB 50251对管线所经过地区进行地区等级划分,划分地区等级需调查管道中心线两侧200m范围内的建筑、人口等情况。
2.防腐层间接检测
2.1防腐层PCM检测
检测开始应记最检测时问、发射机架设位置、输出电流、天气状况等基本信息。检测并记录感应电流大小,2个检测位置最大间距不超过30m,电流异常管段应加密检测。发射机信号输入位置起管道两侧各50~100m的范围内为检测盲区,应对检测盲区进行补充检测。
对管道进行整体质量分级仅作为防腐层整体质量的相对好坏程度的参考。对防腐层整体质量进行检测评级的管道,应根据开挖验证结果对防腐层评级结果进行修正,使其符合管道实际情况。
2.2防腐层漏损点检测(ACVG)
检测时需沿管道正上方平行测试,在防腐层破损点定位时,为了准确定位破损点,应在破损点前后、左右进行地表电位梯度测试。A字架插入地袁后必须等待仪器显示稳定,记录所有指示箭头、db值稳定的防腐层漏损点,db值应为检测时读取到的最大值。
防腐层漏损点连续2个检测位置间的问距应根据防腐层类型的不同确定,石油沥青防腐层最大间距不超过3m,聚乙烯防腐层最大间距不超过1m。
检测到防腐层漏损点时,记录防腐层漏损点处的绝对距离(相对于管道起点)、相对距离(相对于标识桩、电位测试桩、永久性标识物等)、GPS坐标、dB值、管道深度、地形地貌、土壤干湿程度、感应电流、辐射距离(指有发现稳定箭头显示至破损点中心的距离)等信息,且做好简易与重点标识。
防腐层漏损点修正系数及修正方法
修正系数F | 0.8 | 1.0 | 1.2 |
土壤含水状况 | 特干土 | 一般土 | 湿润土 |
地形地貌 | 山坡 | 旱地 | 水田 |
天气状况 | 连续晴天 | 普通晴天或阴天 | 雨天 |
修正公式:Δ’=Δ/F Δ’:修正后的系数; Δ:现场检测记录的漏损点dB值; F:修正系数。 |
防腐层漏损点分级标准(暂定)
防腐层 | 一级(极轻微) | 二级(轻微) | 三级(中等) | 四级(严重) |
聚乙烯防腐层漏损点dB值(ACVG) | <40 | 40≤dB<50 | 50≤dB<65 | ≥65 |
石油沥青防腐层漏损点dB值(ACVG) | <30 | 30≤dB<40 | 40≤dB<55 | ≥55 |